在商业社会中,同行之间激烈的角力,几乎都绕不开价格战这一“武器”。当下,智能锁行业也正经历着价格战“阵痛”:推出千元以下智能锁逐渐成为企业的选择,而在2019年的永康门博会上,更是有企业推出九十九元智能锁,指纹、钥匙、密码等开锁方式一应俱全。
在六月之前几乎每一个都要盘点一下天猫上智能锁月销TOP20排行榜。但从6月开始,我们发现,能进入天猫月销TOP20的行业公认的知名智能锁品牌越来越少了,三百到一千元左右的智能锁品牌开始霸榜天猫智能锁单品月销TOP20。
看到这样的变化,很迷惑。是行业出问题了?还是知名品牌更注重线下了?亦或是线上的投入太大?
8月29日从天猫平台,月销前十的智能锁单品中,从天猫智能锁单品月销TOP10来看,共有8款为千元以内的智能锁产品,五百元以下的就多达四款,这个比例可以说非常高。
天猫上智能锁单品月销第十一名到第二十名,单品售价在三百到九百之间,可以说价格同样非常低。
总体来看,TOP20共有十三款智能锁价格在千元以内,五百元以内有6款,而且廉价智能锁霸榜天猫智能锁单品月销TOP20已有一段时间。所以,我们不得不反思以下几个问题:
一、 三四百元的智能锁,商家真的挣钱吗?在《门锁世界》看来,不挣钱那是假的,商人逐利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,毕竟没有人愿意做赔本的买卖。当然要挣钱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成本,品质如何相信业内人士很清楚。
不过话说回来,几百块的智能锁即便挣钱,利润也不会太高,仅安装费用这一块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就按每把智能锁安装费为九十九元算,一把零售价为四百元的智能锁除去安装费,还是三百元左右,再减去生产成本、人员成本,一把智能锁几乎剩不了多少利润。
如果卖出去的这把智能锁出了故障,智能锁行业上门维修或者来回快递换锁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毕竟智能锁再次,它的主要成分也是金属,已经超过了快递首重。也就是说,如果卖出去一把四百元左右的智能锁,如果出了问题要售后,出去再次上门维修或来回快递的费用,基本上是挣不到钱的。
二、 为什么业内公认的知名品牌在天猫智能锁单品月销TOP20中越来越少。通过走访,有企业告诉我们,主要原因是电商平台上的开支很大,而且投入与收入未必能成正比,所以减少了在电商平台的投入。如果真是如此,说明智能锁企业越来越理性,不再像以前那样太过于注重线上的数据。
整体来看廉价智能锁充斥天猫智能锁单品TOP20,对于行业来说绝非好事,因为只有合理的价格、合理利润,企业才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品质。
智能锁价格战难以避免
目前,智能锁领域尽管有国民科技、德施曼、凯迪仕等“潜力股”,但尚未诞生行业龙头,而市场规模却迅速扩大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,到2022年,我国智能门锁的年销量将超过四千六百万把,总市场规模达到四百三十七亿元。2018年、2019年、2020年将是智能门锁的黄金三年,行业增速将分别达到百分之一百零四、百分之四十八、百分之三十七。
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,盈利并不是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,各企业开始聚焦机会成本。只有优于竞争对手,才能占据有利位置,最终夺得市场份额。而在当下,低价是迅速占领市场的有效方法。以京东上的销量为例,千元级的智能门锁仍然是消费主力,显然低价位智能门锁更受到欢迎。
价格战简单粗暴?要想打好并不容易
尽管低价是打开市场的好方法,但盲目加入价格战却会导致企业骑虎难下。长期来看,企业仍旧需要盈利,若一直以难以回收成本的价格销售,将会面临调回正常价格损失客户或保持低价但降低质量的困局。即使财大气粗如滴滴,也已经开始涨价。追求市场份额只是一个战略性目标,企业在加入“价格战”时就应当做好退出计划,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占据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。
在智能锁行业,价格战“打法”千变万化,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则是产品和服务,这也是任何一场高水平价格战必须坚守住的“防线”。同时,这也意味着,只有具有资金链、制造规模、供应商管理、渠道忠诚度等多方面实力的企业才可“参战”。
而对于没有足够实力的智能锁企业,价格战不仅难以带来更多市场份额,更会对公司发展造成打击,因此对这一类锁企而言,走细分市场精品化路线是不错的选择。
价格战是智能锁行业的必经阶段,也是洗牌的开始。对消费者而言,低价智能锁更符合购买预期,企业也可据此而打开市场。不过,低价并不是目的,企业要在入局之前就要建立完善的退出计划,并保障自己的品质与服务,只有这样,才能够守住“烧钱”夺得的份额。